主持人:馬莉君
通識教育中心
活動名稱:擴增實境教學APP以太極拳美學的應用與實踐為例(演講)
擴增實境教學APP以太極拳美學的應用與實踐為例(演講)
辦理日期
113年5月3日
活動地點
DS120
參與對象
通識教育學生
出席人數
62人
活動說明
- 辦理目的: 危機就是轉機,近全球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百廢待興阻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,但也加速了虛擬實境(AR)和擴增實境(VR)的進步,雖然無法親身經歷,但透過5G新世代的通訊,實現了身歷其境。因此本演講希望透過「擴增實境教學APP以太極拳美學的應用與實踐為例」,培養學生的第二專長,並迎合知識經濟與資訊科技的發展,結合日益成熟的智慧科技,發展數位學習來協助智慧學習的應用與發展,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成效,更能有助於學生日後進入相關產業與知能培訓,增進專業素質和競爭優勢。
- 活動流程:
- 本演講透過觀光地理、史蹟調查等,介紹文化和觀光景點的內容規劃與設計,希望不同科系學生瞭解史蹟及觀光景點特色的數位媒體設計,資訊系及業界師資進行AR/VR和APP等智慧導覽的程式教學,以整合式課程理念來協助學生統整觀光專業核心能力。
- 辦理方式:教師進行導覽解說說明,分享智慧行動應用程式(APP)和擴增實境AR內容的運作增進資訊能力。
執行成效
辦理成效
- 本計畫使用3D建模技術數位典藏文化資產,透過臺北錢穆故居導覽解說之科技運用,並擴大教育應用效益:
- 建築物的數值型體資料結合歷史沿革、地理特性等呈現,有助於典藏目標的完整紀錄,及發展文創應用與數位學習教材。跨領域文史團隊的參與,可協助相關工作的完善。
- 提供學生能更貼近地方需求,結合數值3D模型列印成實體,擴大文創與文史素材結合效益。
- 除了單純的數值3D模型僅具保存及視覺功能,結合虛擬實境、多媒體技術以及工程技術等專家,除有利於推廣應用,更在文創與工程應用領域擴大應用範圍,將成果應用於地方議題規畫與文化教育的深化。
檢討與改進
- 硬體要求: 使用擴增實境應用程序通常需要具備相應硬體的智能手機、平板電腦或AR眼鏡。目前,對於高度沉浸式的AR體驗,需要更高端的硬體。
- 設計優秀的AR應用程序需要考慮如何將虛擬內容與現實世界無縫地結合,以提供流暢且引人入勝的使用者體驗。這需要良好的設計和使用者測試。